《六书统》


《六书统》

《六书统》·二十卷(浙江汪启淑家藏本)
元杨桓撰。桓字武子,号辛泉,兖州人。中统四年以郡诸生补济州教授。累
官太史院校书,监察御史,终国子监司业。事迹具《元史》本传。是书至大丙申
其子守义进於朝,诏下江浙镂版。前有翰林直学士倪坚《序》,又有国子博士刘
泰《后序》,而桓《自序》为尤详。大旨以六书统诸字,故名曰“统”。凡象形
之例十、会意之例十有六、指事之例九、转注之例十有八、形声之例十有八(案
《周礼注》作谐声,此作形声,盖从许慎《说文》)、假借之例十有四。其象形、
会意、转注、形声四例,大致因戴侗《六书故》门目而衍之。指事、假借二例则
桓以意钩稽,自生分别。所列先古文、大篆,次钟鼎文,次小篆。其说谓:“文
简意足,莫善於古文、大篆。惜其数少,不足於用。文字备用者莫过小篆,而讹
谬於后人之传写者,亦所不免。今以古文证之,悉复其旧。”盖桓之自命在是,
然桓之纰缪亦即在於是。故其说至於不可通,则变一例;所变之例复不通,则不
得不又变一例。数变之后,纷如乱丝。於是一指事也,有直指其事,有以形指形,
有以意指意,有以形指意,有以意指形,有以注指形,有以注指意,有以声指形,
有以声指意。一假借也,有声义兼借,有借声不借意,有借意不借声,有借谐声
兼义,有借谐声,有借近声兼义,有借近声,有借谐近声,有因借而借,有因省
而借,有借同形,有借同体,有非借而借。辗转迷瞀,几於不可究诘。盖许慎
《说文》为六书之祖。如作分、隶、行、草,必以篆法绳之,则字各有体,势必
格阂而难行。如作篆书,则九千字者为高曾之矩矱矣。桓必欲偭而改错,其支
离破碎,不足怪也。以六书论之,其书本不足取。惟是变乱古文,始於戴侗,而
成於桓。侗则小有出入,桓乃至於横决而不顾。后来魏校诸人随心造字,其弊实滥
觞於此。置之不录,则桓穿凿之失不彰。故於所著三书之中,录此一编,以著变
法所自始。朱子所谓“存之正以废之”者,兹其义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