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明本排字九经直音》


《明本排字九经直音》

《明本排字九经直音》·二卷(江苏巡抚采进本)
不著撰人名氏。书中《春秋传》“素王”二字下引真宗《宣圣赞》,但标真
宗,不称宋,又称御制,则为宋人所著可知。卷首题曰“明本”者,宋时刊版多
举其地之首一字,如建本、杭本之类。此盖明州所刊本,即今宁波府也。末题
“岁次丁亥梅隐书堂新刊”,不著年号。考丁亥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,是元初
刊本矣。其书不用反切而用直音,颇染乡塾陋习,然所音俱根据《经典释文》,
犹为近古。《释文》一字数音者皆并存之。如《金縢》“辟”字下云:“孔音辟,
法也。《说文》音必。郑音辟。”《大诰》“贲”字下云:“音坟。王读为《贲
卦》之贲。”《礼·内则》“接以太牢”,“接”字下云:“郑音捷。王、杜并
以为接待。”《祭法》“相近於坎坛”,“坎”字下云:“《注》作禳祈,《孔
丛子》以为祖迎。”《祭义》“爓”字下云:“徐廉反。古音燖。”《周礼
太宰》“圃”字下云:“布古反,又音布。”“牧”字下云:“徐音目。刘音茂。”
“颁”字下云:“郑音班。徐音坟。”《笾人》“茆”字下云:“茆音卯,又音
柳”。《遗人》下云:“遗音位,刘音遂,乃与卷首《序》‘遗人’音推异。”
如此者不可枚举,固非后来坊本直音,以意属读,惟趋便捷者比也。惟《礼记》:
“敖不可长。”《释文》:“敖,依《注》五报反,慢也。王肃五高反,遨游也。
长,竹丈反。卢植、马融、王肃并直亡反。”此书云:“敖王音平。”则《释文》
所云“王,五高反也。”而於“长”字下又注云:“长,张上,又平”。则又兼
用郑《注》“竹丈反”。一句之内,於郑《注》半从半违,遂使“敖”字、“长”
字音义两不相应。又《周礼·太宰》“斿贡”“斿音留,燕游也。”今考郑《注》
“斿读如燕游之游。”此书既用郑义,则“斿”当作“以周反”。其作“良周反”
音“留”者,乃《春秋传》“鞶厉游缨”之“游”,更自相矛盾。又《月令》
“审端径术”下云:“术,《注》作遂。方曰:径,道之小。术,道之末。则如
字是。”今考《学记》:“术有序。”《注》:“术当为遂。”《水经注》引
《学记》“术有序”作“遂有序”。《春秋·文公十二年》:“秦伯使术来聘。”
《公羊传》、《汉书·五行志》“术”并作“遂”。是古字术遂本通。此书反信
方氏之曲说,殊为未协。又《中庸》“壹戎衣”下云:“《书·武成》作如字者
是,《注》读为殷者无据。”今考古“衣”字作“”,从反身,殷字从此。
故读殷为,音与衣同。《白虎通》曰:“衣之为言隐也,所以隐身也。”
则衣隐音近。《楚词》“新浴必振衣”,与“汶、尘”合韵,则衣、殷二字音通。
是书以为无据,亦为失考。然核其大致,则多能决择是非。如於三《礼》虽多守
方悫《注》,然如《祭法》“幽宗”,《注》读如“禜”,方悫“宗”作如字,
则兼存郑义。又《书武成》“识”字下云:“陆无音,汉翟酺《疏》引此作恭。”
则补苴阙遗,亦颇能有所考据。又《檀弓》“卜人师扶右”下云:“卜读为如字
者非。”考郑《注》:“卜当为仆,声之误也。”仆人、射人皆平生时赞正君服
位者,若卜人则於义无取,此书不用《释文》所载前儒之说最当。又《周礼·醢
人》“菭”字下云:“音治,又音代。”今考《释文》云:“又丈之反。未知所
出。”不知《说文》“菭,水衣。”本作“菭”,从草,治声。水衣之“菭”既
以“治”为声,则“丈之反”乃为“菭”之古音矣。故“菭藩”草名作“澄之切”,
可以相证。是书用“丈之切”为本音,而以“代”为又音。较之《释文》以“丈
之切”为无出,考核尤精。且《释文》所载皆唐以前音,而此书则兼取宋儒。如
於《诗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则多采朱子,於《易》则兼采程、朱,
於《礼》则多采方悫,其他经引胡瑗、司马光音读尤多,与陆氏之书尤足相续。
在宋人经书音释中,最为妥善。若《九经》前后失次,则当为坊刻之误。既无关
大旨,固无庸深论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