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钦定同文韵统》


《钦定同文韵统》

《钦定同文韵统》·六卷
乾隆十五年奉敕撰。以西番字母参考天竺字母,贯合其异同,而各以汉字译
其音。首为《天竺字母谱》。凡音韵十六字,翻切三十四字。次为《天竺音韵翻
切配合十二谱》。以字母、音韵十六字,翻切三十四字,错综相配,成一千二百
一十二字。次为《西番字母配合十四谱》。其字母凡三十。天竺所有者二十四,
天竺所无、西番所有者六。除与天竺同者所生之字亦同外,其六母所生之字凡四
百三十有四。盖佛经诸咒皆天竺之音,惟佛号地名多用西番之语,故别出以备用
也。次为《天竺西番阴阳字二谱》。各分阴字、阳字、可阴可阳字、可阳可阴字
四例。次《大藏字母同异谱》。以钦定天竺字母为经,而以僧伽波罗等十二家所
译字母为纬,以互证其分合增减。次为《华梵字母合璧谱》。则中西诸音、新旧
诸法,一一条贯,集厥大成焉。其西域有是音、中国无是字者,悉以合声之法取
之。二合者即以二字并书,三合者即以三字并书。前有发声、后有馀声者,即以
其字叠书。其中音有轻重者,则重者大书,轻者细书,并详注反切及喉、牙、齿、
唇、舌诸音於下。皆辩别分寸,穷极毫芒。考声韵之学,肇於西域,自汉明帝时
与佛书同入中国。以文字互异,故中国不行。其缘起仅见诸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
所谓十四声贯一切字者,其法已不可详。晋太始初,沙门竺昙摩罗察译《光赞般
若经》,始传四十一字母。其后诸僧所译,互有异同,然皆自行於彼教。唐贞观
中,吐蕃宰相阿努始以西番字译天竺五十字母,亦自行於彼土。自沙门神珙作
《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》,收於《大广益会玉篇》之末,始流入儒书。自郑樵得
西域僧《七音韵鉴》,始大行於中国。然西域之音无穷,而中国之字有数,其有
音而无字者十之六、七。等韵诸图或记以虚圈,或竟为空格,使人自其上下左右
连类排比而求之,非心悟者弗能得也。故郑樵《六书略》谓华有二合之音,无二
合之字。梵有二合、三合、四合之音,亦有其字。因举娑缚之二合、啰驮曩之三
合、悉底哩野之四合为证。沈括《梦溪笔谈》亦谓梵语萨嚩诃三字,合言之即
《楚词》之“些”字。然括无成书,樵所作《七音略》,於无字之音仍为空格,
岂非知其法而不充其类哉?我皇上天声遐播,绀园龙象,慕德东来。梵筴呗音,
得诸亲译,既能不失其真,至编校此书,又以国书十二字头之法补所未备。而发
凡起例,更屡经圣裁改定而后成。故古所重译而不通者,今一展卷而心契。声闻
韵通,歌颂同文之盛,真亘古之所无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