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仪礼逸经传》


《仪礼逸经传》

《仪礼逸经传》·二卷(两江总督采进本)
元吴澄撰。澄有《易纂言》,已著录。是篇掇拾逸经,以补《仪礼》之遗。
凡《经》八篇。曰《投壶礼》,曰《奔丧礼》,取之《礼记》。曰《公冠礼》,
曰《诸侯迁庙礼》,曰《诸侯衅庙礼》,取之《大戴礼记》,而以《小戴礼记》
相参定。曰《中霤礼》、曰《禘于太庙礼》、曰《王居明堂礼》,取之郑康成
《三礼注》所引逸文。其编次先后,皆依行礼之节次,不尽从其原文,盖仿朱子
《仪礼经传通解》之例。其引二戴《记》著所出,郑《注》不著所出,则与王应
麟《郑氏易》同。由古人著书,不及后来体例之密,不足异也。其《传》十篇,
则皆取之二戴《记》,曰《冠仪》,曰《昏仪》,曰《士相见仪》,曰《乡饮酒
仪》,曰《乡射仪》,曰《燕仪》,曰《大射仪》,曰《聘仪》,曰《公食大夫
仪》,曰《朝事仪》。其《乡射仪》、《大射仪》取《礼记·射仪篇》所陈天子
诸侯卿大夫之射,釐之为二。其《士相见》、《公食大夫》二仪则取宋刘敞之所
补。敞拟《记》而作者尚有《投壶仪》一篇,亦见《公是集》中,澄偶遗之。明
何乔新尝取以次《朝事仪》后,并为之跋。通志堂刻《九经解》,复佚其文。盖
所据乃未补之旧本,非乔新本也。又阎若璩《尚书古文疏证》第二十一篇曰:
“汉兴,高堂生传《礼》十七篇。孔壁出,多三十九篇,谓之《逸礼》。平帝时,
王莽立之,旋废。犹相传至东汉,郑康成注三《礼》曾引之。《天子巡狩礼》云:
制币丈八尺,纯四<羽只>。《中霤礼》云:以功布为道布,属于几。《烝尝礼》
云:射豕者。《军礼》云:无干车,无自后射。《朝贡礼》云:纯四<羽只>,制
丈八尺。《禘于太庙礼》云:日用丁亥,不得丁亥则己亥、辛亥亦用之,无则苟
有亥焉可也。又《中霤礼》云:凡祭五祀于庙用特牲,有主有尸,皆先设席于奥。
祀户之礼,南面设主于户内之西,乃制脾及肾为俎,奠于主北。又设盛于俎西,
祭黍稷、祭肉、祭醴,皆三。祭肉,脾一,肾再。既祭,彻之,更陈鼎俎设馔于
筵前。迎尸略如祭宗庙之仪。《王居明堂礼》云:出十五里迎岁。又云:带以弓
韣,礼之禖下,其子必得天材。又云:季春出疫于郊,以攘春气。又《中霤礼》
云:祀灶之礼,先席于门之奥,东面设主于灶陉,乃制肺及心肝为俎,奠于主西。
又设盛于俎南,亦祭黍三,祭肺、心、肝各一,祭醴三。亦既祭彻之,更陈鼎俎
设馔于筵前。迎尸如祀户之礼。又《王居明堂礼》云:毋宿于国。又《中霤礼》
云:祀《中霤之》礼,设主于牖下,乃制心及肺、肝为俎,其祭肉,心,肺、肝
各一,他皆如祀户之礼。又云:祀门之礼,北面设主于门左枢,乃制肝及肺、心
为俎,奠于主南,又设盛于俎东。其他皆如祭灶之礼。又《王居明堂礼》云:仲
秋九门磔禳,以发陈气,御止疾疫。又云:仲秋农隙,民毕入于室,曰时杀将至,
毋罹其灾。又云:季秋除道致梁,以利农也。又《中霤礼》云:祀行之礼,北面
设主于軷上,乃制肾及脾为俎,奠于主南,又设盛于俎东。祭肉,肾一,脾再。
其他皆如祀门之礼。又《王居明堂礼》云:孟冬之月,命农毕积聚,系牧牛马。
又云:季冬命国为酒,以合三族。君子说,小人乐。又云:仲秋乃命国醵。《逸
奔丧礼》云:不及殡日,于又哭,犹括发即位,不袒。告事毕者,五哭而不复哭
也。又云:哭父族与母党于庙,妻之党于寝,朋友于寝门外,壹哭而已,不踊。
又云:凡拜吉丧,皆尚左手。又云:无服袒免为位者唯嫂与叔,凡为其男子服,
其妇人降而无服者麻。凡二十五条。为篇名者八,吴草庐《逸经》八篇,仅及其
三”云云,则亦不免有所疏漏。然较之汪克宽书,则条理精密多矣。《明一统志》:
“沅州刘有年,洪武中为监察御史,永乐中上《仪礼逸经》十有八篇。”杨慎求
之内阁,不见其书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谓有年所进即澄此本,《逸经》八篇,
《传》十篇,适符其数。其说似乎有据。今世传《内阁书目》,惟载澄书,不著
有年姓名。盖当时亦知出於澄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