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易纬坤灵图》


《易纬坤灵图》

《易纬坤灵图》·一卷(永乐大典本)
案《坤灵图》,孙瑴谓配《乾凿度》名篇。马氏《经籍考》著录一卷。今仅
存论《乾》、《无妄》、《大畜》卦辞及史注所引“日月连璧”数语,则其阙佚
者盖已夥矣。考《后汉书》注,《易》纬《坤灵图》第三,在《辨终备》、《是
类谋》之上。而王应麟《玉海》谓三馆所藏有《郑注易纬》七卷,《稽览图》一,
《辨终备》四,《是类谋》五,《乾元序制记》六,《坤灵图》七,二卷、三卷
无标目。《永乐大典》篇次亦然。今略依原第编著,盖从宋时馆阁本也。
(案:儒者多称“谶纬”,其实谶自谶,纬自纬,非一类也。谶者诡为隐语,
预决吉凶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称卢生奏录图书之语,是其始也。纬者,经之支流,
衍及旁义。《史记》自序引《易》“失之毫釐,差以千里”,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
引《易》“五帝官天下,三王家天下”,注者均以为《易》纬之文是也。盖秦汉
以来,去圣日远,儒者推阐论说,各自成书,与经原不相比附。如伏生《尚书大
传》、董仲舒《春秋阴阳》,核其文体,即是纬书。特以显有主名,故不能托诸
孔子。其他私相撰述,渐杂以术数之言,既不知作者为谁,因附会以神其说。迨
弥传弥失,又益以妖妄之词,遂与谶合而为一。然班固称:“圣人作经,贤者纬
之。”杨侃称:“纬书之类,谓之秘经。图谶之类,谓之内学。河洛之书,谓之
灵篇。”胡应麟亦谓:“谶纬二书,虽相表里,而实不同。”则纬与谶别,前人
固已分析之。后人连类而讥,非其实也。右《乾凿度》等七书,皆《易》纬之文,
与图谶之荧惑民志、悖理伤教者不同。以其无可附丽,故著录於《易》类之末焉。)
──右“易类”一百五十八部,一千七百五十七卷。《附录》八部,十二卷,
皆文渊阁著录。
(案:盈虚消息,理之自然也。理不可见,圣人即数以观之,而因立象以著之。
以《乾》一卦而论,积一至六、自下而上者,数也。一潜,二见,三惕厉,四跃,
五飞,六亢者,理也,而象以见焉。至於互体变爻,错综贯串,《易》之数无不
尽,《易》之理无不通,《易》之象无不该矣。《左氏》所载即古占法,其条理
可覆案也。故象也者,理之当然也,进退存亡所由决也。数也者,理之所以然也,
吉凶悔吝所由生也。圣人因卜筮以示教,如是焉止矣。宋人以数言《易》,已不
甚近於人事,又务欲究数之所以然,於是由卦画推奇偶,由奇偶推《河图》、
《洛书》,由《河图》、《洛书》演为黑白方圆、纵横顺逆,至於汗漫而不可纪,
曰此作《易》之本也。及其解经,则彖义爻象又绝不本图书立说,岂画卦者一数,
系辞者又别一数耶?夫圣人垂训,实教人用《易》,非教人作《易》。今不谈其
所以用,而但谈其所以作,是《易》之一经非千万世遵为法戒之书,而一二人密
传玄妙之书矣。经者,常也,曾是而可为常道乎?朱子以康节之学为《易》外别
传,持论至确。其作《易学启蒙》,盖以程子《易传》不及象数,故兼备此义以
补所阙,非专以数立教也。后人弃置《本义》而专以《启蒙》为口实,殆倒置其
本末矣。今所编录,於推演数学者略存梗概,以备一家。其支离曼衍,不附《经》
文,於《易》杳不相关者,则竟退置於术数家,明不以魏伯阳、陈抟等方外之学
淆《六经》之正义也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