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要义》


《周易要义》

《周易要义》·十卷(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)
宋魏了翁撰。了翁字华父,号鹤山,临邛人。庆元五年进士。官至资政殿大
学士,参知政事,佥书枢密院事。事迹具《宋史》本传。了翁以说经者但知诵习
成言,不能求之详博,因取诸经注疏之文,据事别类而录之,谓之《九经要义》。
此其中之第一部也。方回《桐江集》有《周易集义跋》,载了翁尝言:“辞变象
占,《易》之纲领,而繇彖象爻之辞,画爻位虚之别,互反飞伏之说,乘承比应
之例,一有不知,则义理阙焉。”盖其大旨主於以象数求义理,折衷於汉学、宋
学之间。故是编所录,虽主於注疏释文,而采掇谨严,别裁精审,可谓剪除支蔓,
独撷英华。王祎《杂说》云:“孔颖达作《九经正义》,往往援引纬书之说,欧
阳公常欲删而去之,其言不果行。迨鹤山魏氏作《要义》,始加黜削,而其言绝
焉。”则亦甚与以廓清之功矣。明万历中,张萱《重编内阁书目》载《九经要义》
尚存《仪礼》七册,《礼记》三册,《周易》二册,《尚书》一册,《春秋》二
册,《论语》二册,《孟子》二册。又《类目》六卷,本共为一编。今诸经或存
或佚,不能复合,故今以世有传本者各著於录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“群经类”中,
载《九经要义》二百六十三卷,注曰“分见各经”。然各经皆载《要义》,而
《易》类则但据《宋志》载了翁《周易集义》六十四卷,不载此书,似乎即以
《集义》为《要义》。考方回《周易集义跋》曰:“鹤山先生谪靖州,取诸经注
疏,摘为《要义》,又取濂洛以来诸大儒《易》说,为《周易集义》。”则为二
书审矣。